《腹诊于用药的重要性》

《腹诊于用药的重要性》

本人学习汉方之腹诊的时间虽短(感谢 BoonYik Ong文益的传道),看的书也不多,身边用之的人也少,很多时候也像是在瞎子摸象般在学习,遇到问题,只能问内人亦或是同道,若无解答,亦只能硬着头皮投去最适合的方子,今日遇到一例痛症患者的腹诊的变化,让我对腹诊有更加深入的体会。

初诊 30/11/2018

吴某,女,54岁,诉昨晚于厕所跌扑,损伤右手肘,外旋时疼痛加重。
刻下症状:肩凝,右上臂内侧疼痛。腹诊:两胁疼痛,左少腹疼痛。给予针灸并投方:桂枝茯苓丸+小柴胡汤*7天,膏药贴。

二诊 7/12/2018
症状:已经缓解50%。腹诊时并无发现两胁疼痛,但左少腹疼痛依旧。同样给予针灸+推拿疗法。改投桂枝茯苓丸*7天,膏药贴。

三诊 14/12/2018
症状:症状痊愈,唯患者投诉药后第3日血压异常升高(初诊时患者未说明有高血压史),自觉烦躁,进而影响睡眠。检查腹诊时,腹力中等,但已无左少腹疼痛。

此病案的患者初诊、二诊、三诊的腹诊逐步减轻,笔者每次的用药亦切合腹诊,惟第二诊用药第3日后或许已无左少腹疼痛,所以患者继用桂枝茯苓丸,非但没有瘀血可化,而只会火上浇油,这或许也就是“有是证,用是方”吧!

若要问到底是何方治愈了患者的病情,我也只能说上述的处方只是分别在不同的时间点取得了效果。

笔者绝不是在这里鼓吹汉方、腹诊才是辨证论治唯一的方法,只不过腹诊给予的是一种更贴近、更直观、更直截了当的切诊方法而已。

评论

热门博文